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及147名博士公告
來源:科學人才網 ???? 發布時間:2021-1-28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實施辦法》(桂人社發〔2011〕155號)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簡事業單位增人手續的通知》(桂人社規〔2018〕2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工作需要,2021年我校面向國內外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及領軍人才若干名,公開招聘博士147名。現公告如下:
一、學校簡介
廣西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廣西省立南寧區醫藥研究所,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1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也是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
學校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理、工、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產學研醫緊密結合、對外交流合作優勢突出,有仙葫、明秀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310.99畝。設有14個學院,3個直屬公共教學部。有14所附屬醫院(其中直屬附屬醫院3所,地方附屬醫院11所),1所附設中醫學校,1家校辦制藥廠,1所獨立學院。有重陽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國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學研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學校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觀,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興校"戰略。學校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069人,其中446人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生導師42人、碩士生導師685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有本科專業27個,其中有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個、省級優質特色專業(群)9個、省級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一體化建設項目8個。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已連續13年榮獲"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學科建設穩步發展
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43個,是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高校;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1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1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培育學科4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3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培育專科4個;有廣西一流學科(含培育)3個,廣西優勢特色重點學科4個,廣西重點學科6個,廣西民族院校特色學科1個;廣西中醫藥重點學科(含培育)55個。
科學研究成果豐碩
學校以中醫藥、壯瑤醫藥研究為重點,加強科研創新基地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廣西中醫藥科學實驗中心是全國中醫藥民族醫藥最大的創新共享平臺之一。有1個中-泰傳統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1個中—澳傳統藥物現代研究聯合研究實驗室、1個中—加斑馬魚中藥篩選聯合實驗室、1個中國-東盟傳統藥物研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重點實驗室,4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8個(含培育),廣西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4個(含培育)。擁有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各1個,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基地2個、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臺3個。1970年開始,趙一教授參與屠呦呦"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韋貴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關性疾病及頸性高血壓學說",鄧家剛教授的"化學中藥學說",劉力紅教授的《思考中醫》,均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中醫"扶陽學派""八桂學派""黃氏壯醫針灸""本土學派"等多個學術流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
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52項,省部級項目286項,廳局級項目173項,校級項目936項,資助經費1.715億元。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134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20項。出版科技專著96部,發表科技論文6306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36篇;獲國家專利授權共400項,其中發明專利125項,實用新型專利260項,外觀專利15項;僅大學獲國家專利授權241項,其中發明專利115項,實用新型專利121項,外觀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登記20項。
社會服務優勢明顯
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求發展",積極投身地方經濟社會主戰場。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以學校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瑞康醫院、制藥廠為依托,學校有36個國藥準字號藥品、200多種院內制劑、10多種成果轉化產品,復方扶芳藤合劑、龍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的拳頭產品,青蒿素、絞股藍等系列產品也為廣西多個制藥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大宗農作物廢棄物功能成分篩選及產品開發研究"及"海水無核珍珠產業化養殖關鍵技術與應用"等研究成果轉化投入生產,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醫療衛生技術協作幫助企事業單位解決難題。近年來,學校利用中藥藥效篩選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兩所直屬附屬醫院的"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等系列技術平臺,學校先后為區內外25個省區的100多家醫藥企業、科研院所或個人提供技術服務,完成了上百個中醫藥品種的處方論證、毒理試驗、藥效篩選與評價等研究,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學校還提供原料檢測、中藥質量真偽優劣評價,中藥農藥殘留等技術服務,長期與廣西各醫藥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進行質量標準、成分提取、含量測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從而建立起中醫藥科技服務平臺。
仁心智力服務廣西新發展。學校積極參與政府起草《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中醫藥壯醫藥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等系列文件,幫助玉林市編制《中國南方藥都(玉林)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積極開展壯瑤藥質量標準研究和廣西中藥民族藥資源普查,助推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為實現廣西醫藥千億元產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近5年來,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瑞康醫院與200多家基層醫院開展幫扶工作,在廣西基層醫院推廣適宜新技術,指導、培訓基層人員近4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基層醫療單位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的提高。學校充分利用人才、技術優勢,成立"專家博士大型義診及學術交流服務團",深入全區50多個縣市的社區、農村開展中醫藥文化、技術、服務"三下鄉"活動和義診活動,使老百姓在身邊就獲得高水平的診療服務,極大地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同時新技術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群眾的醫療負擔,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附屬國際壯醫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重大民生工程項目于2016年2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建成使用后,壯醫藥等民族醫藥"簡、便、廉、驗"的診療特色將更加惠及壯鄉百姓,學校壯、瑤等民族醫藥醫療服務國際化水平將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廣西重陽老年公寓是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設施最完善的老年公寓,是國家民政部"全國養老社會化示范單位""全國模范養老機構"和全國"最佳養老機構"。
文化傳承創新顯特色
學校循本而開弘,始終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近年來,學校重點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實力雄厚的人文學科研究基地,促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學校對壯醫藥進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以"陰陽為本""三氣同步""三道兩路"為核心的壯醫學理論體系,挖掘整理了一批以壯醫藥線點灸為代表的臨床診療技術,創立了壯藥質量標準體系,先后編撰、出版了《壯族醫學史》《中國壯醫學》《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等系列壯醫藥學術專著與教材。"壯醫藥(壯醫藥線點灸療法)"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瑤藥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究"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的整理和療效驗證研究""壯醫理論的發掘整理與臨床實驗研究"等一批壯醫科技成果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西政府科技進步獎等獎項,為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醫藥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做出了新貢獻。
學校重視弘揚與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醫藥文化,在仙葫校區建設中,以現代化、園林化、生態化、網絡化和特色化為總體要求,把仙葫校
建成起點高、前瞻性強、具有鮮明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的園林式現代化校園。走進廣西中醫藥大學仙葫校區,警醒中醫學子珍惜時光、自強不息的晨鐘暮鼓樓校門,建有張仲景雕像的醫圣廣場、仲景大道,教學樓前大草坪廣場南側的中醫歷史文化長廊,校道兩側的文化石鐫刻著《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名篇,圖書館大門兩側有大型壁畫《岐黃論醫》《杏壇講學》,教學樓里有《醫學生誓言》和名醫名家的勵志格言、中醫文化及中草藥知識宣傳畫,還有神農谷、藥師山、神農閣等中醫藥文化景觀建筑,將淵遠流長的華夏傳統與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融為一體,體現出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氣息,讓人沉醉其間,流連忘返。
明秀校區醫藥會展中心是廣西高校中唯一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展出中醫和民族醫藥特色的各類標本、圖片13000多件;國醫大師班秀文陳列室、古代名醫墻、湯歌苑等,將專業性、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
國際交流合作廣泛
學校1976年開始培養留學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進與其他國家在中醫藥民族醫藥、醫療保健、人才培養、科研開發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東盟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為中心、輻射全球的對外教育新格局。學校先后與美國、德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的69所高校或機構建立交換訪學、進修合作關系,簽署合作協議95項。2015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學校與美國督優維爾學院聯合舉辦護理學本科教育。近年來,主辦、承辦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國際手法醫學與傳統療法學術會議、中泰傳統醫藥和天然藥物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和國際扶陽論壇等已經舉辦多屆,架起了與國際醫藥界教育、醫療、科研等合作的橋梁,為促進中醫藥國際化,加強文化交流,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將秉承"弘毅自強,傳承創新"的校訓精神,不斷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辦學水平,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走向世界,力爭建設成為以中醫中藥學科為主體,醫、理、工、管兼容,產學研結合突出、民族醫藥特色鮮明、人文精神高貴的國內知名、區域一流的綜合性中醫藥大學,成為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及其他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為壯瑤等民族醫藥科研創新及其文化傳播中心,成為促進區域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二、基本條件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熱愛高等教育事業;
(二)品行良好,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三)身體健康,具備崗位要求的條件;
(四)具有博士學位(含2021年11月30日前取得博士學位者);
(五)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歲(時間計算到本次招聘報名截止日,對年齡有特別要求的崗位,以招聘崗位要求為準,高層次領軍人才可適當放寬);
(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報考:
1.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未解除者;
2.受刑事處罰或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尚未做出結論的人員;
3.現役軍人;
4.法律規定不得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其他情形的人員。
三、高層次人才團隊及領軍人才的引進
(一)范圍及待遇
學校根據"雙一流"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引進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等相關學科的高層次人才團隊1-2個。引進的具體條件及待遇面議。
領軍人才:在國(境)內外學術界具有較高學術地位的知名專家,在本學科專業領域有突出學術成就,具備領導本學科趕超國(境)內外先進水平的能力,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及博士學位的人才。引進的具體條件及待遇面議。
(二)引進程序和方式
1.報名時間:即日起即可報名,報名截止時間為2021年11月30日。
2.報名方式(可選擇以下兩種方式報名)
(1)網上投遞:團隊或個人相關簡歷材料及證明、五年聘期工作計劃等文件電子版統一發送到郵箱:gzyrsc2018@163.com。
(2)現場報名:將團隊或個人相關簡歷材料及證明、五年聘期工作計劃等交到廣西中醫藥大學人事處,進行現場報名。
3.資格審查。
人事處會同相關單位(部門)對應聘團隊或個人材料初步審核,并提出審核意見。
4.人才評議。
由學校組織人才工作專家根據應聘材料對其學術水平、思想道德水平、業務能力、發展潛力和工作計劃等進行評議,根據評議結果,形成人才引進方案報校領導審定。
5.簽訂合同。學校與引進人才簽訂引進合同并辦理有關手續。

四、博士的引進
(一)招聘崗位
我校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博士147名。具體崗位及相關要求詳見《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公開招聘博士計劃表》(附件1)。
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博士招聘計劃表
序號 | 單位 (部門) | 科室/教研室 | 崗位名稱 | 崗位代碼 | 崗位類別 | 工作內容 | 專業 | 學歷 學位 | 職稱 | 其他要求 | 擬增人員數量 |
---|---|---|---|---|---|---|---|---|---|---|---|
1 | 基礎醫學院 | 中醫診斷學教研室 | 中醫診斷學教師 | 01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 | 博士 研究生 | 無 | 35歲以下 | 1 |
2 | 溫病學教研室 | 溫病學教師教師 | 02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中醫臨床基礎 | 博士 研究生 | 無 | 本科專業為中醫學 | 1 | |
3 | 傷寒教研室 | 傷寒教研室教師 | 03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中醫學類 | 博士 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4 | 中國醫學史教研室 | 中國醫學史教師 | 04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中醫醫史文獻 | 博士 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5 | 醫學免疫學教研室 | 醫學免疫學教師 | 05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臨床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中西醫結合基礎、臨床檢驗診斷學 | 博士 研究生 | 無 | 35歲及以下,有醫學背景 | 1 | |
6 | 醫學微生物學教研室 | 醫學微生物學教師 | 06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臨床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中西醫結合基礎、臨床檢驗診斷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35歲及以下,有醫學背景 | 1 | |
7 | 醫古文教研室 | 醫古文教師 | 07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漢語言文字學、中醫醫史文獻(醫古文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無 | 1.35歲及以下; 2.具有副教授職稱的,優先考慮 |
1 | |
8 | 藥學院 | 藥理教研室 | 藥理教師 | 08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藥學、中藥學、藥理學、中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9 | 藥劑教研室 | 藥劑教師 | 09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藥劑學、中藥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2 | |
10 | 數理教研室 | 物理教師 | 10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物理學類、電氣工程及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 | 數學教師 | 11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數學類、統計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 | 分析化學教研室 | 分析化學教師 | 12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分析化學、藥物分析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3 | 藥物分析教研室 | 藥物分析教師 | 13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中藥學(中藥分析方向)、藥學、藥物分析、分析化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中藥學、藥學專業背景優先 | 1 | |
14 | 骨傷學院 | 骨傷學院基礎教研室 | 骨傷學院基礎教師 | 14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中醫骨傷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15 | 骨傷學院臨床教研室 | 骨傷學院臨床教師 | 15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中醫骨傷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8 | 護理學院 | 臨床護理教研室 | 臨床護理教師 | 18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護理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臨床醫學)、公共管理類(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基礎醫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本科或研究生期間專業為護理類、醫學類專業 | 2 |
19 | 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 生物統計學教研室 | 生物統計學教師 | 19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工作經驗優先 | 1 |
20 | 流行病學教研室 | 流行病學教師 | 20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工作經驗優先 | 2 | |
21 |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教研室 |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教師 | 21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工作經驗或副高及以上職稱優先 | 2 | |
22 | 職業衛生學教 研室、環境衛生學教研室(合署) | 職業衛生學教師 | 22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衛生毒理學、營養與食品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工作經驗或副高及以上職稱優先 | 1 | |
23 | 醫藥管理系教師 | 醫藥管理系教師 | 23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公共經濟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教學經驗優先 | 1 | |
24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研室 | 信息管理與想信息系統教師 | 24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電氣工程及電子信息類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25 |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 25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海外學歷背景優先;有相關教學經驗優先 | 1 | |
27 | 瑤醫藥學院 | 基礎教研室 | 瑤醫基礎教師 | 27 | 專技崗(科研) | 教學、科研 | 民族醫學、中醫方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29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師 | 29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博士研究生 | 無 | 中共黨員 | 1 |
30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師 | 30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 博士研究生 | 無 | 中共黨員 | 2 | |
31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師 | 31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思想政治教育 | 博士研究生 | 無 | 中共黨員 | 1 | |
32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師 | 32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民法學、法學理論、民商法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中共黨員 | 1 | |
33 | 外語部 | 大學英語教研室(二) | 外語部教師 | 33 | 專技崗(教學) | 教學、科研 | 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35 | 科學實驗中心 | 中國-東盟傳統藥物研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科研人員1 | 35 | 專技崗(科研) | 科研 | 藥理學、分子生物學、化學合成、分析化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1.能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團隊和創新意識較強; 2.應屆博士生優先; 3.年齡35周歲及以下。 |
1 |
36 | 廣西壯瑤藥重點實驗室 | 科研人員2 | 36 | 專技崗(科研) | 科研 | 生藥學,藥理學,中藥學,藥學,藥劑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壯醫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實驗室管理經驗;熟悉財務保障流程;踏實肯干,責任心強,學習能力強,能很快融入課題研究,可承受一定的科研壓力。 | 1 | |
37 | 廣西高發傳染病中西醫結合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 | 科研人員3 | 37 | 專技崗(科研) | 科研 | 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38 | 廣西壯瑤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研人員4 | 38 | 專技崗(科研) | 科研 | 中藥學、藥學類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中藥產品研發經驗,熟悉醫院制劑、中藥新藥的注冊申報流程者優先。 | 1 | |
39 | 圖書館 | 圖情信息部 | 圖情信息部工作人員 | 39 | 專技崗(教輔) | 學科服務 | 圖書館學,情報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年齡不超過40周歲 | 1 |
40 | 海洋藥物研究院 | 海洋合成生物學研究室 | 海洋合成生物學科研人員 | 40 | 專技崗(科研) | 科研 | 海洋生物學、海洋化學、化學生物學及相關專業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生物合成方面的科研基礎 | 1 |
41 | 海洋藥用資源研究室 | 海洋藥用資源科研人員 | 41 | 專技崗(科研) | 科研 | 水產養殖、海洋生物學、漁業資源及相關專業 | 博士研究生 | 無 | 有海馬、海龍等海洋藥用生物養殖與繁育經驗 | 1 | |
42 |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哮喘及過敏性疾病研究所 | 哮喘及過敏性疾病醫師 | 42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中西醫結合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43 | 心血管一區 | 心血管科醫師 | 43 | 專技崗 | 醫療 | 心血管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44 | 心血管二區 | 心血管科醫師 | 44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中西醫、 臨床醫學心血管病防治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45 |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師 | 45 | 專技崗 | 醫療 | 呼吸或危重癥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46 | 脾胃-區 | 脾胃病科醫師 | 46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脾胃病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47 | 風濕病科 | 風濕病科醫師 | 47 | 專技崗 | 醫療 | 風濕免疫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48 | 肝病一區 | 肝病科醫師 | 48 | 專技崗 | 醫療 | 肝病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49 | 東葛兒科 | 兒科醫師 | 49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兒科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50 | 神經外科 | 神經外科醫師 | 50 | 專技崗 | 醫療 | 神經外科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51 | 泌尿外科 | 泌尿外科醫師 | 51 | 專技崗 | 醫療 | 泌尿外科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52 | 創面修復周圍血管科 | 創面修復周圍血管科醫師 | 52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中西醫)外科學、燒傷、創面修復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2 | |
53 | 胃腸肛門外科二區 | 胃腸肛門外科醫師 | 53 | 專技崗 | 醫療 | 肛腸 | 博士 | 初級 | 1.有規培證;2.CET-6 | 1 | |
54 | 仙葫康復科 | 康復科醫師 | 54 | 專技崗 | 醫療 | 臨床醫學 | 博士 | 有規培證 | 1 | ||
55 | 心肺病科 | 心肺病科醫師 | 55 | 專技崗 | 醫療 | 心血管 | 博士 | 中級 | 1 | ||
56 | 腫瘤一區 | 腫瘤科醫師 | 56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中西醫結合 | 博士 | 初級 | 1 | ||
57 | 放療中心 | 放療醫師 | 57 | 專技崗 | 醫療 | 腫瘤放射治療學 | 博士 | 初級 | 1 | ||
58 | 骨三科 | 骨科醫師 | 58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骨傷學 | 博士 | 中級 | 有規培證 | 1 | |
59 | 仙葫婦產科 | 婦產科醫師 | 59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婦科、婦產科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60 | 康復醫學科 | 康復醫學科醫師 | 60 | 專技崗 | 醫療 | 針推、康復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61 | 口腔科 | 口腔科醫師 | 61 | 專技崗 | 醫療 | 口腔醫學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62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 | 62 | 專技崗 | 醫療 | 耳鼻咽喉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63 |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中醫健康管理中心 | 中醫健康管理中心醫師 | 63 | 專技崗 | 醫療 | 針灸推拿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64 | 重癥醫學科 | 重癥醫學科醫師 | 64 | 專技崗 | 醫療 | 急診醫學或內科學相關專業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65 | 腦病二區 | 腦病科科研 | 65 | 專技崗 | 科研 | 中西醫結合腦病 | 博士 | 無 | 1 | ||
66 | 腎病科(東葛院區) | 腎病科醫師 | 66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內科、中西醫結合臨床、臨床醫學(以上均為腎病方向)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67 | 血液內科 | 血液內科醫師 | 67 | 專技崗 | 醫療 | 血液內科、血液病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68 | 針灸科 | 針灸科醫師 | 68 | 專技崗 | 醫療 | 針灸推拿學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69 | 美膚激光整形科 | 美膚激光整形科醫師 | 69 | 專技崗 | 醫療 | 口腔 | 博士 | 初級 | 無 | 1 | |
70 | 產科 | 產科醫師 | 70 | 專技崗 | 醫療 | 婦產科學 | 博士 | 初級 | 1.有規培證;2.CET-6 | 1 | |
71 | 眼科 | 眼科醫師 | 71 | 專技崗 | 醫療 | 白內障、眼底外科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72 | 胸心血管外科 | 胸心血管外科醫師 | 72 | 專技崗 | 醫療 | 胸外科、心外科、血管介入外科、中西醫結合外科方向均可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73 | 胃腸肛門外科一區 | 胃腸肛門外科醫師 | 73 | 專技崗 | 醫療 | 胃腸肛門外科 | 博士 | 初級 | 1.有規培證;2.CET-6 | 1 | |
74 | 甲狀腺乳腺外科 | 甲狀腺乳腺外科醫師 | 74 | 專技崗 | 醫療 | 乳腺甲狀腺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75 | 麻醉科 | 麻醉科醫師 | 75 | 專技崗 | 醫療 | 麻醉 | 博士 | 初級 | 1 | ||
76 | 仙葫口腔科 | 口腔科醫師 | 76 | 專技崗 | 醫療 | 口腔醫學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77 | 腎、風濕、 內分泌科 |
腎、風濕、 內分泌科醫師 |
77 | 專技崗 | 醫療 | 腎臟病、風濕免疫或內分泌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78 | 腫瘤三區 | 腫瘤科醫師 | 78 | 專技崗 | 醫療 | 放療專業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79 | 仙葫顱腦外科 | 顱腦外科醫師 | 79 | 專技崗 | 醫療 | 西醫外科、中醫外科、 中醫骨科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80 | 仙葫院區普通外科、 肛腸科 |
普通外科、 肛腸科醫師 |
80 | 專技崗 | 醫療 | 肝膽外科/中醫外科 | 博士 | 初級 | 無 | 1 | |
81 | 骨四科 | 骨科醫師 | 81 | 專技崗 | 醫療 | 骨傷專業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82 | 壯醫針灸科 | 壯醫針灸科醫師 | 82 | 專技崗 | 醫療 | 壯醫、針灸推拿 | 博士 | 初級 | 有規培證 | 1 | |
83 | 瑞康臨床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 | 眼科 | 眼科醫師 | 83 | 專技 | 醫療 | 眼科學、中醫學(眼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84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 | 84 | 專技 | 醫療 | 耳鼻咽喉科學、中五官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2 | |
85 | 產科 | 產科醫師 | 85 | 專技 | 醫療 | 婦產科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86 | 婦科 | 婦科醫師 | 86 | 專技 | 醫療 | 婦產科學、中醫婦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87 | 肝膽腺體周圍血管病外科 | 肝膽腺體周圍血管病外科醫師 | 87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88 | 胃腸肛門外科 | 胃腸肛門外科醫師 | 88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89 | 神經外科 | 神經外科醫師 | 89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0 | 乳腺科 | 乳腺科醫師 | 90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1 | 皮膚性病科 | 皮膚性病科醫師 | 91 | 專技 | 醫療 | 皮膚病與性病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2 | 胸心血管外科 | 胸心血管外科醫師 | 92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3 | 骨科 | 骨科醫師 | 93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4 | 泌尿外科 | 泌尿外科醫師 | 94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5 | 整形美容外科 | 整形美容外科醫師 | 95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96 | 瑞康臨床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 | 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 | 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醫師 | 96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2 |
97 | 內分泌科 | 內分泌科醫師 | 97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8 | 風濕免疫科 | 風濕免疫科醫師 | 98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99 | 腫瘤科 | 腫瘤科醫師 | 99 | 專技 | 醫療 | 腫瘤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放射醫學(腫瘤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2 | |
100 | 放療科 | 放療科醫師 | 100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1 | 消化內科 | 消化內科醫師 | 101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2 | 肝病內科 | 肝病內科醫師 | 102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3 | 腦病科 | 腦病科醫師 | 103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神經病學、中醫內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4 | 心血管內科 | 心血管內科醫師 | 104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2 | |
105 | 呼吸內科 | 呼吸內科醫師 | 105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呼吸內科)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6 | 重癥醫學科 | 重癥醫學科醫師 | 106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7 | 兒科 | 兒科醫師 | 107 | 專技 | 醫療 | 兒科學、中醫兒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8 | 手術麻醉科 | 手術麻醉科醫師 | 108 | 專技 | 醫療 | 臨床醫學、麻醉學 | 碩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09 | 急診科 | 急診科醫師 | 109 | 專技 | 醫療 | 臨床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0 | 治未病中心 | 治未病中心醫師 | 110 | 專技 | 醫療 | 針灸推拿學、兒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1 | 醫學影像科 | 醫學影像科醫師 | 111 | 專技 | 醫療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2 | 超聲科 | 超聲科醫師 | 112 | 專技 | 醫療 | 超聲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3 | 心電診斷科 | 心電診斷科醫師 | 113 | 專技 | 醫療 | 臨床醫學、內科學 | 碩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4 | 神經電生理科 | 神經電生理科醫師 | 114 | 專技 | 醫療 | 臨床醫學 | 碩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5 | 口腔科 | 口腔科醫師 | 115 | 專技 | 醫療 | 口腔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6 | 正骨推拿理療科 | 正骨推拿理療科醫師 | 116 | 專技 | 醫療 | 針灸推拿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7 | 針灸科 | 針灸科醫師 | 117 | 專技 | 醫療 | 針灸推拿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8 | 介入中心 | 介入中心醫師 | 118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外周及綜合介入治療)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19 | 視光中心 | 視光中心醫師 | 119 | 專技 | 醫療 | 眼科學(視光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0 | 檢驗科 | 檢驗科技師 | 120 | 專技 | 醫療 | 醫學檢驗、分子生物學、醫學檢驗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1 | 藥學部 | 藥學部藥師 | 121 | 專技 | 醫療 | 藥學、中藥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2 | 藥物研發中心 | 藥物研發中心科研人員 | 122 | 專技 | 醫療 | 中藥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3 | 男性科 | 男性科醫師 | 123 | 專技 | 醫療 | 外科學(泌尿外科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4 | 營養科 | 營養科營養師 | 124 | 專技 | 醫療 |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5 | 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中心 | 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中心醫師 | 125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
126 | 中西醫結合轉化醫學中心 | 中西醫結合轉化醫學中心醫師 | 126 | 專技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 博士研究生 | 無 | 無 | 1 |
127 | 壯醫臨床醫學院、附屬國際壯醫醫院 | 腎病科(含血液凈化中心) | 腎病科醫師 | 127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內科學(腎病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128 | 老年病科 | 老年病科醫師 | 128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內科學/內科學(老年病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29 | 風濕病科 | 風濕病科醫師 | 129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內科/內科學(風濕免疫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30 | 腫瘤科 | 腫瘤科醫師 | 130 | 專技崗 | 醫療 | 腫瘤學 | 博士研究生 | 主治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31 | 內分泌代謝病科 | 內分泌代謝病科醫師 | 131 | 專技崗 | 醫療 | 內科學/中醫學(內分泌方向或代謝病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主治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32 | 重癥醫學科 | 重癥醫學科醫師 | 132 | 專技崗 | 醫療 | 內科學/外科學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及以上 | 無 | 2 | |
133 | 康復醫學科 | 康復醫學科醫師 | 133 | 專技崗 | 醫療 |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內科學(神經內科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主治醫師 | 無 | 1 | |
134 | 心胸血管外科 | 心胸血管外科醫師 | 134 | 專技崗 | 醫療 | 臨床醫學/中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 | 無 | 1 | |
135 | 胃結直腸外科 | 胃結直腸外科醫師 | 135 | 專技崗 | 醫療 | 外科學(胃腸外科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 | 無 | 1 | |
136 | 小兒外科 | 小兒外科醫師 | 136 | 專技崗 | 醫療 | 外科學(小兒外科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37 | 麻醉科(含手術室) | 麻醉科醫師 | 137 | 專技崗 | 醫療 | 麻醉學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38 | 急診急救聯動中心 | 急診急救聯動中心醫師 | 138 | 專技崗 | 醫療 | 急診醫學/外科學/內科學(重癥醫學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 | 無 | 1 | |
139 | 婦科 | 婦科醫師 | 139 | 專技崗 | 醫療 | 中醫婦科學/婦產科學/臨床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住院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40 | 放射科 | 放射科技師 | 140 | 專技崗 | 醫療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博士研究生 | 主治醫師及以上 | 無 | 1 | |
141 | 壯瑤醫藥研究實驗室 | 壯瑤醫藥研究實驗室科研人員 | 141 | 專技崗 | 醫療 | 藥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博士研究生 | 不限 | 無 | 1 | |
合計數 | 147 |
(二)引進程序和方式
1.報名
(1)報名時間:即日起即可報名,報名截止時間為2021年11月30日。
(2)報名方式
可選擇以下兩種方式報名:
①網上投遞(郵件名統一命名為"姓名 + 應聘崗位名稱"):應聘者均需將《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公開招聘博士報名登記表》 ( 附件2) 及《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公開招聘博士報名匯總表》(附件 3 )及個人相關簡歷材料電子版統一發送到郵箱:gzyrsc2018@163.com。
②現場報名:將個人簡歷交到廣西中醫藥大學人事處,進行現場報名。
2.資格審查及考核
(1)報名后,我校將根據工作安排電話通知應聘者資格審查時間、地點,請應聘者保持手機暢通。資格審查合格即進行考核。
(2)參加現場資格審查時需帶材料:《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公開招聘博士報名登記表》(附件2) 1 份;應聘者個人簡歷;應聘者身份證、學歷、學位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等原件及復印件(海外留學畢業生參加資格審查時須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應屆畢業生的應聘者提供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并確保報到前提供相應證書,否則取消錄取資格;應聘者的證件原件驗證后均交回本人,復印件材料提交后恕不退還。
(3)考核可采取技能操作、筆試、試講、面試等不同形式,具體考核形式、考核時間、考核地點由用人單位電話通知應聘人員。
(4)本次公開招聘博士將根據崗位報名情況,在報名期間進行多批次考核并擇優錄用(直至錄滿為止,崗位錄滿后將不再安排考核)。
3.體檢及政審
擬錄用人員參加體檢,體檢標準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標準執行。若體檢不合格,則取消錄用資格。
政審主要考察擬錄用人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等情況,同時對資格條件進行復核。若政審不合格,則取消錄用資格。
4.確定擬聘人員名單
學校黨政領導在聽取人事處匯報的基礎上,對擬錄用人員的綜合考評結果及用人部門意見、考察情況進行充分研究后,確定擬聘人員名單。
5.公示
上述程序結束后將及時在廣西中醫藥大學網站公告欄對擬聘人員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個工作日。
6.簽訂合同
(1)公示結束無異議后,簽訂聘用合同。如受聘人員無法按期到崗或簽合同時無法提供相應學歷、學位證等材料,則取消其錄用資格;
(2)引進的博士在入職報到后,需簽訂《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引進博士合同書》,約定的服務期限為5年,按合同書約定享受相應的權力,履行相應的義務,承擔違約所造成的后果。
(三)引進博士待遇
1.工資
無職稱或具有中級及以下職稱博士參照學校中級職稱崗位享受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博士經學校重新確認職稱后,按確認的職稱級別自報到之日起參照學校相應崗位享受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
2.安家費
學校本部錄用的博士,根據個人情況給予30-80萬元安家費,安家費發放形式:分五年逐月發放。附屬醫院錄用的博士,其安家費核定及發放按照附屬醫院安家費政策執行,具體面談。
學校本部錄用的博士既有博士研究生畢業證又有博士學位證的博士,簽訂博士引進合同后,給予50萬元安家費(稅前);只有博士學位證的,簽訂博士引進合同后,給予30萬元安家費(稅前)。對于特別優秀的博士,每具備下列1類條件,每類可增加10萬元安家費,同類不重復疊加:
(1)科研成果類
五年內(報到時間往前推算五年)主持并完成1項國家級科研項目,通過相應主管部門驗收,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2)獎項類
五年內(報到時間往前推算五年)獲得1項國家級科技獎獎勵(排名前十);或獲得1項省部級科技獎獎勵(排名第1);或獲得2項省部級科技獎獎勵(其中一等獎排名第2—第7,二等獎排名前5,三等獎排名前3)。
(3)其它方面
屬于目前學校急需緊缺的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專業的博士。
3.科研啟動經費
根據博士申報課題的價值,提供3—2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申報時3 -10萬元,中期考核后,根據課題研究開展情況及價值可申請追加經費,追加的經費最高10萬元)。
4. 其它待遇
(1)目前主持有國家基金項目的,學校將按有關規定給予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2)學校可協調安排子女到所屬學區范圍內的幼兒園、中小學就讀。
(3)在學校安排考核期間,廣西南寧市區以外應聘人員,學校可承擔國內往返城市交通費(交通票由學校訂購)、1~2晚的住宿費。
(4)引進的人才按照實際到校報到上崗時間先后順序逐步分批辦理入實名編制手續。
(5)對于特別優秀的博士研究生,到校工作后,可以優先推薦參加高級職稱評審。
五、紀律監督
此次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嚴格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接受監察部門和社會各界監督。
監督電話:0771-3111494。
六、聯系方式
廣西中醫藥大學校園網網址:http://www.gxtcmu.edu.cn
人事處聯系地址: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五合大道13號 廣西中醫藥大學仙葫校區合德樓309室
郵編:530200
電話:0771-3134653
附件下載:
廣西中醫藥大學
2021年1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