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7月14日電(記者 李典)“以往AI(人工智能英文簡稱)研究的一大弱點是視覺知識研究的不足。”14日,在浙江寧波舉辦的2021中國·寧波新一代人工智能學術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智能CAD和計算機美術領域專家、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表示,視覺知識的研究與運用是AI向2.0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
何為視覺知識?這一概念由潘云鶴提出。他認為,在認知心理學領域,人類的一些視覺記憶被稱為視覺心象。從AI的角度,這些視覺心象便是視覺知識。
“當下,視覺知識的發展面臨5個基本問題,包括視覺知識表達、視覺識別、視覺形象思維模擬、視覺知識學習及多重知識表達。”潘云鶴說,視覺知識的獨特優點是具有形象的綜合生成能力、時空比較能力和形象顯示能力,“這些正是AI技術迄今所缺乏的。”
“人類在進行視覺識別時,不僅分析視網膜傳入短期記憶中的數據,而且動用長期記憶中的心象,即視覺知識。”潘云鶴指出,正因如此,人類的視覺識別往往只需少量數據,而且可以解釋和推理。“因此,在視覺識別中不但使用數據,而且使用視覺知識,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潘云鶴認為,人腦中的知識是多重表達的,所以,在AI2.0中的知識也應有多種表達,包括擅長語義記憶的知識圖譜、擅長場景記憶的視覺知識以及擅長感覺記憶的深度神經網絡,“AI2.0要讓多種知識表達相通使用,這將形成跨媒體智能和大數據智能的技術基礎。”
“視覺知識和多重知識表達的研究是發展新的視覺智能的關鍵,也是促進AI2.0取得重要突破的關鍵理論與技術。”潘云鶴說。
在其看來,這一技術眼下仍是一塊荒蕪而肥沃的“北大荒”,亦是一塊充滿希望、值得勇探的“無人區”。(完)